首页 >综合 > > 正文

中国自己的数字疗法之光在哪?这场大会让我们看到方向 环球最资讯

2023-04-23 13:56:12 来源:动脉网

2023年4月22日,首届中国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大会上,国内首个《中国脑认知健康指数》正式发布。该《指数》首次全面、系统地刻画了我国脑认知健康相关指标的分布情况,将为我国各省进一步推进认知障碍疾病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该《指数》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深耕脑健康数字疗法领域的头部企业脑动极光是唯一企业支持单位。

这标志着脑动极光在数字疗法技术引领、医产学研生态融合、行业标准制定践行、推动脑健康行业发展征程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进入“慢病时代”,认知障碍防治需求凸显

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8%。老龄化社会的呼啸而至映射在医学领域就是慢病时代的加速到来。其中,认知障碍疾病作为“全家人的慢性病”,近年来呈现多发、加速增长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认知障碍患者已超5300万人,约占60岁以上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人均年花费超12万,所致社会经济负担总额超万亿元。

更加现实的问题是,认知障碍疾病呈低知晓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三低”状况,约70%的老年痴呆患者从未因认知相关问题就诊。这背后折射出认知障碍防治人才短缺、资源不均、效率低下、标准匮乏等突出挑战。

我国仅有2000名痴呆专科医师,绝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且筛查工作多依靠人工开展。此外,大部分医院没有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专科,也缺乏规范化的诊疗和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脑认知健康行业亟需从标准建立出发、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广泛覆盖风险人群的认知功能筛查、评估、预防及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降低家庭与社会负担。

产学研医融合,数字疗法赋能认知障碍专科能力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应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积极信号。

政策层面,“健康中国2030”计划提出卫健委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双80%(知晓率80%,筛查率80%)目标。2021年9月, 国家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项目专家组及脑动极光启动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与认知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立健全我国认知障碍疾病专科康复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我国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规范化诊疗体系;为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研究、质控、科普宣传等提供信息化、网络化平台;通过认知中心收集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针对认知障碍疾病的预防、诊断、科研数据,为政府的政策制定、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在项目专家组组长唐毅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先后制定了针对认知障碍专科医师、认知康复员、神经心理测评员的人才培训标准;完成了首批核心高级认知中心、高级认知中心、记忆障碍防治中心的遴选,初步探索建立了将老年、康复、神经内科多学科融合联动、高效运转的诊疗模式。截至2022年8月,该项目已确认196家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及建设单位,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在这之中我们发现, 以脑动极光自主研发的脑认知功能测评与训练系统(六六脑)为代表的数字疗法产品价值,已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专家的广泛认可。

六六脑认知数字疗法简介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纪委书记、神经内科主任唐毅教授 告诉动脉网:“认知数字疗法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提升了认知障碍疾病的整体诊疗效率,且可以与药物和其他非药物疗法联合使用,在轻度认知障碍(MCI)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为充分,干预效果明显。另外,数字疗法也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向边远落后地区扩容,降低认知障碍社会经济负担和国家医保支出。”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阳教授 表示:“数字疗法的出现填补了轻度认知障碍治疗的空白,不仅适用于神经退行性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对于因心脏病、糖尿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症引发的认知损害也具备干预价值,拓宽了认知干预的适应症范围,可以让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河北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马晓伟教授 也谈到:“数字疗法将现有的诊疗体系带到了新高度,是医生开展认知障碍临床工作的新‘武器’。数字化的智能化贯穿了患者筛查、诊断、治疗、居家康复、随访的全流程,有助于疾病的规范化管理,释放患者管理的潜力。”

十年技术临床积淀,脑动极光趟出数字疗法商业化之路

虽然数字疗法是一个新兴行业,但脑动极光已深耕十余年。

2012年,数字疗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无人问津,刚成立的脑动极光就已开始进行产品研发。早在2018年9月,脑动极光的“六六脑-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就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互联网云平台医疗器械注册证。而直到2021年,数字疗法才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数字疗法行列,行业“乱花渐欲迷人眼”时,脑动极光已参与了8个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的撰写以及15项十三五、十四五项目、脑计划、国自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研究。

当一则“处方数字疗法第一股”Pear破产消息引发行业震荡时,我们发现脑动极光已经趟出了自己的商业化道路。

脑动极光CEO兼首席科学家王晓怡 坦言:“至少在认知障碍这个方向,数字疗法既然在中国定义成一个医疗级的产品,就要与国家政策、医院需求深度结合,走循证医学路径,而且必须考虑走医保的体系。只有先在院内站稳脚,再延伸到非医院场景,才有机会走得更远。”

“所以公司前面将近10年一直在埋头做产品研发、临床验证、标准制定、学术发表、基金申请等铺垫工作。但与医院结合并不是传统的医疗器械售卖模式。数字疗法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向医院、患者、保险机构等提供持续的数字化服务。需要算力强大的后台以及持续迭代的研发提供滚动支持。只有真正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商业化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王晓怡补充道。

言辞之间,我们明显感觉到这是过去十年脑动极光在商业化探索上摸爬滚打的肺腑之言。如今,基于B2B2C的业务逻辑,脑动极光承办的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与认知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建设30家以上培训基地,培养5000位以上认知障碍疾病专业人才,推进2100家以上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的认证建设,实现亿级人群的认知功能筛查、评估、预防及管理工作。

所以,现在不是数字疗法的至暗时刻,而是中国数字疗法之光的开始。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